當前位置:首頁 > 漢語知識 > 《論語》言論 > 列表
《論語》言論 共有 338 個詞條內(nèi)容

《論語·子罕》:“子罕言利與命與仁。”

    本章中的“利”“命”“仁”都是春秋時期的流行觀念,但是三者之間并沒有什么關(guān)聯(lián),不知孔門弟子在整理孔子言論時為何要將三者歸并在一起? 是簡單羅列還是另有深意? 至今仍然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。有人曾經(jīng)試圖用某種觀...[繼續(xù)閱讀]

《論語》言論

《論語·雍也》:“伯牛有疾,子問之,自牖執(zhí)其手,曰:‘亡之,命矣夫!斯人也而有斯疾也!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!’”

    伯牛,冉耕,字子牛。在孔門弟子中,冉伯牛離世較早,大概在孔子周游列國之前?!墩撜Z》中關(guān)于他的記載僅此一章,《史記》《禮記》《孔子家語》等書中也沒有太多信息,因此其德行和事跡均闕如無考。在孔門“四科十哲”名單中,他...[繼續(xù)閱讀]

《論語》言論

《論語·顏淵》:“司馬牛憂曰:‘人皆有兄弟,我獨亡。’子夏曰:‘商聞之矣:死生有命,富貴在天。君子敬而無失,與人恭而有禮。四海之內(nèi),皆兄弟也——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?’”

    司馬牛是孔門弟子,司馬是復(fù)姓,名耕,字子牛?!蹲髠鳌ぐЧ哪辍分幸灿幸粋€司馬牛,名犁,他是宋司馬桓魋的弟弟。司馬遷在《史記· 仲尼弟子列傳》中并沒有收錄本章言論,也沒有點明《論語》中的司馬牛與宋司馬桓魋是兄弟關(guān)系...[繼續(xù)閱讀]

《論語》言論

子路于季孫。子服景伯以告,曰:‘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,吾力猶能肆諸市朝?!釉?‘道之將行也與,命也;道之將廢也與,命也。公伯寮其如命何?’”">《論語·憲問》:“公伯寮子路于季孫。子服景伯以告,曰:‘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,吾力猶能肆諸市朝?!釉?‘道之將行也與,命也;道之將廢也與,命也。公伯寮其如命何?’”

    本章所記之事應(yīng)發(fā)生在孔子失意于魯以后,此事涉及公伯寮、子路、季桓子、子服景伯以及孔子等人。公伯寮是魯國“三桓”孟孫氏士人,《史記· 仲尼弟子列傳》把他列入“受業(yè)身通者七十有七人”,經(jīng)后人考證,此為太史公之誤①...[繼續(xù)閱讀]

《論語》言論

《論語·述而》:“子不語怪,力,亂,神。”

    本章和《子罕篇》的“子罕言利與命與仁”一樣,表現(xiàn)了孔子對于那些容易發(fā)生認知錯誤的問題所一貫持有的審慎、嚴謹態(tài)度?!安徽Z”是不主動與人談?wù)?如果有人求問,也盡量回避不答或者答非所問。《皇疏》:“或問曰:‘《易·文...[繼續(xù)閱讀]

《論語》言論

《論語·泰伯》:“子曰:‘禹,吾無間然矣。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,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,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。禹,吾無間然矣?!?/h3>

    “吾無間然矣”是孔子贊頌夏禹之辭,“間”的本義是罅隙、縫隙,這里引申為離間或非議,《先進篇》中也有相同用法:“孝哉閔子騫! 人不間于其父母昆弟之言?!笨鬃臃Q頌夏禹“無間然”,說明當時肯定有“間”的論調(diào)存在,因此孔子...[繼續(xù)閱讀]

《論語》言論

《論語·雍也》:“樊遲問知。子曰:‘務(wù)民之義,敬鬼神而遠之,可謂知矣?!瘑柸?。曰:‘仁者先難而后獲,可謂仁矣?!?/h3>

    本章分樊遲“問知”和“問仁”兩個部分,孔子回答得很簡潔,思想內(nèi)容卻很豐富。有關(guān)“問仁”的內(nèi)容將在《仁(仁者)》中進行評析,這里重點評析“問知”的內(nèi)容?!爸蓖?用作形容詞,形容人聰明、智慧。樊遲請教何以為智者...[繼續(xù)閱讀]

《論語》言論

《論語·先進》:“季路問事鬼神。子曰:‘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?’問:‘敢問死?!?‘未知生,焉知死?’”

    季路就是子路。在孔門弟子中,子路學業(yè)一般,堪堪升堂,未能入室①,但是他對于鬼神之事卻比較熱衷,孔子病重期間,他悄悄找了一本民間傳抄的迷信之書《誄》,虔誠地為孔子禱告??鬃雍髞韱査蛘l禱告,他也說不清,只好含糊其詞地...[繼續(xù)閱讀]

《論語》言論
漢 語
漢 字